家長群相信大家作父母的這個群肯定是不陌生的。這是是家長和老師之間溝通的橋梁,通過家長群,家長能夠輕松了解孩子在學校期間的狀況,而老師也能夠隨時了解到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,其實家長群的存在目的很簡單,最終都是為了提升同學們的學習成績。
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變好,讓一些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,家長更是希望孩子能夠享受到最好的物質生活,不愿讓孩子受半點委屈。
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也因此產生。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很微妙,看上去很和諧的關系,但是兩者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,家長不希望和老師之間有隔閡,但是又不想和老師之間太有距離感,畢竟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著想,想讓孩子在學校里受到老師的關注。
而老師更多的是不希望看到家長的私信消息,因為大部分都是向老師問責,例如孩子今天在學校為什么哭了?為什么吃不飽等等,這一切都會責怪老師。
除此之外,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還存在這樣的現(xiàn)象,家長在群里不斷地炫富,有些家長還通過家長群開始向老師拍馬屁,但是種種現(xiàn)象都會讓老師覺得不自在,家長也是有些違心,換一個角度來說,如果沒有關系到孩子的學習成績,家長和老師之間幾乎可以零溝通。
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不是一星半點,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會不斷衍生出新的矛盾。
“我家孩子從小就坐寶馬”,班級群里家長怒斥老師,原因很荒謬
其實作為老師來講,他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讓同學們的學習成績提升,關心的也只是自身的教學水平,但是有些家長卻將目光轉移到老師的交通工具上。
這位王老師的家距離學校比較近,所以基本上每天都會騎自行車上下班,即便是下雨天,可能走幾分鐘也就到學校了,所以這對于王老師來說還是比較方便的,但是沒想到這會成為家長吐槽老師的點。
這位家長在58個人的家長群中,公然@王老師,“從此以后不要再騎自行車了,最好去買一輛小車”,對此王老師也并沒有過多的在意,還表示謝謝蓉蓉媽媽的關心,自己騎自行車挺享受的,更何況距離又不遠。
而接下來蓉蓉媽媽說出了其中的原因,“我家孩子從小就坐寶馬,他身邊的人也都是做豪車的,你是他的老師,你騎自行車,這會讓他怎么想?”
其實能夠看出這位家長的想法,意思就是自己的孩子生長的環(huán)境是比較優(yōu)越的,而且身邊的人也都比較優(yōu)越,包括坐的車也都是豪車,如果讓他看到自己的老師騎自行車,就會有其他的想法,覺得學習也并沒有什么用,還是會騎自行車。
當然,這只不過是筆者對這位家長所描述的想法進行總結,但基本上也就是這個意思,不過這樣的家長筆者還是第一次見。
網友們的評論格外一致
對于這件事情,網友們的立場還是比較堅定的,覺得這位家長未免會管得太寬,首先,如何去上下班是老師自己的權利,家長并沒有資格去干預,作為老師來講,最重要的是教學能力,是否能夠滿足同學們對知識的渴望,但是這位家長明顯就將重心放錯了位置。
另一方面,家長的教育觀有很嚴重的問題,難道那些出人頭地的學生,那些最終進入社會混得風生水起,開豪車的學生都是出自于富裕家庭?這一點沒有人能夠保證。
而當這位家長在家長群說這件事情的時候,有些家長也直接進行反駁,“既然怕老師騎自行車影響你家孩子成長,你就干脆給王老師買一輛好了”,不得不說這樣的回懟看上去還是非常解氣的。
可能作為王老師來講,面對這樣的家長也深表無奈,覺得這樣的建議很荒謬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費觀念,而且王老師既然已經說了離學校比較近,根本就沒有必要開車。
我的個人觀點是這位家長的做法是欠妥的,且不說老師有自己的生活習慣,和消費習慣作為旁人無權指手畫腳 ;就單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,雖說孩子的家境好從小接觸的都是高端的東西是有優(yōu)勢的,單不能因此讓孩子判斷自己的圈子,不應金錢為上,應該教育孩子有好的品德,只要品性優(yōu)秀那么是街上收廢品的也是可以結交的。
我認為家長的教育不應過于極端,金錢至上的教育觀點是完全不可取的,我認為讓孩子成為一個溫暖陽光有家教的人是很重要的。也覺得家長應該不斷反思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有問題及時調整,防止讓孩子最終誤入歧途。